7月20日,在上半年全国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,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司长江冰透露,业界盛传多时的新兴能源振兴规划,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,已经形成比较完善和成熟的规划稿,正按照有关程序,准备上报国务院审批。规划的名称已经正式确定为《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》,而不是此前市场传闻的“新能源振兴规划”。
规划名称由“新能源”改为“新兴能源”,是因为规划不仅包括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、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,还包括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,比如洁净煤、智能电网、车用新能源、分布式能源等的具体实施路径、发展规模以及重大政策举措等的部署规划。
国家能源局官员并未透露该规划的具体出台时间,但表示,该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年至2020年。将累计增加投资5万亿元,每年将可增加产值1.5万亿。
中国“十二五”能源规划
江冰表示将重点围绕实现中央提出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“两个目标”展开,即到2020年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%,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%~45%。
他说,“十二五”期间是落实上述“两个目标”的关键时期。重点任务是: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水平;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利用规模;加快推进水电和核电的开发建设,积极做好风能、太阳能、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,大力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;统筹规划重点能源基地和跨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,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。
国家能源局预计,到2015年,我国常规水电达到2.5亿千瓦、核电3900万千瓦,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也将达到1.1亿吨标煤左右。
为了达到上述“两个目标”,江冰透露,到2020年,中国必须完成核电7500万千瓦装机容量、水电3亿千瓦装机容量,其他非化石能源累计利用规模达到2.4亿吨标准煤。
年增产值1.5万亿
江冰介绍,据初步测算,规划实施后,到2020年将大大减缓对煤炭需求的过度依赖,能使当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减少约780万吨,当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12亿吨。规划期累计直接增加投资5万亿元,每年增加产值1.5万亿元。
另外,“十二五”是我国落实“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%左右”和“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%~45%”两个目标的关键时期,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开展“十二五”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。
四季度恐现“气荒”
在发布会上,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预计,下半年国际能源形势有望保持谨慎乐观,能源供需形势趋于稳定。同时,随着中亚天然气管输量增加、国内产量增长和进口lng增多,天然气供应能力将有所增加,但供需矛盾仍然存在。四季度用气高峰期间,局部地区仍可能出现供气紧张的情况。
上半年,国家先后提高了天然气出厂价格和管输价格,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。国家能源局认为,下半年化工企业用气量可能缩减。
有报道称“中国在去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”。周喜安表示,国际能源署对中国能源利用现状特别是新能源发展状况不甚了解,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计算,尽管2009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初级能源生产国,但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。